谢子长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11年入学读书,1922年投笔从戎,1925年经白超然、白自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陕北文化落后,谢子长14岁起才读冬学,17岁时转入县城小学。1915年安定县进步人士郭海宽反对袁世凯称帝,惨遭县官杀害,谢子长遂联合进步师生控告知县,颇受师友敬重。1919年,谢子长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次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不久,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

1921年底,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瓜分中国的太平洋会议,在校长杜斌萃的支持下,榆林中学罢课三天,在校内集会游行,抗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行径。当时帝国主义在榆林等地利用办教堂做幌子,推行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人民。陕北军阀井岳秀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在各地开办迷信团体同善社。学生会积极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开展反基督教运动和反对同善社的宣传活动,经过斗争,部分学生退教。学生会组织学生宣传妇女放足,不扎耳眼,不带耳环。为改善同学的伙食,谢子长亲自下厨办伙,受到大家的拥护。

1922年春,谢子长在中学未及毕业,就回家乡创办小学。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穷人家没有几个孩子能上得起学。严酷的现实使谢子长认识到仅靠办学是救不了劳苦大众的,便决定投笔从戎。秋,谢子长只身东渡黄河考入阎锡山在太原设立的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志在救国救民,以武装打垮旧世界。毕业后赴河南、北京等地考察社会,体察民情,与共产党人李子洲结识,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谢子长从北京返安定县创办民团,实践他保护百姓、改造社会的理想。1925年,安定民团被军阀整编,谢子长任连长,遂奔赴京、津联络诸同仁与中共北京地委共谋开展反对军阀活动,并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寻求革命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而艰难创军建业的伟大革命历程。

1925年底,经中共北方区委介绍,谢子长回到陕北与中共绥德特别支部(次年春改为地委)负责人李子洲、王慰廷取得联系。根据组织指示,回到安定,继续办县民团,仍任团总。此时,谢子长的好友李象九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陕后利用同井岳秀部下石谦的同乡关系当上安定县巡官。谢子长与李象九便利用公开的身份,在安定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并秘密在石谦团建立了中共第二特别支部,并任特支书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在此期间,谢子长积极协助建立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书记冯景翼),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领导县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坤和高利贷者进行斗争,拘禁和审判了大土豪宋运冒、lii李耀辉等,赶走了全县最大的高利贷王玉书和马子厚,当众烧毁了文契、账簿,宣布欠债作废,废除苛捐杂税,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谢青天”。

1927年4月,李大钊等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的消息传到陕北,谢子长义愤填膺,和冯景翼一起领导安定县农民协会召开大会,追悼李大钊,声讨帝国主义、奉系军阀和蒋介石镇压革命的罪行。决心武装农民,继续开展反对土豪劣坤的斗争。8月,白色恐怖笼罩陕北,军阀井岳秀企图消灭由共产党掌握的石谦旅,形势十分危机。这时,中共陕西省委派军委书记魏野畴和唐溺等秘密到清涧,指示李象九、谢子长要继续留在石谦部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做好武装反抗新老军阀的准备。8月22日,旅长石谦被井岳秀暗杀,石旅中的党组织准备以此为契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清润起义在“为石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爆发。起义后,中共组织决定谢子长等率部南下。

起义部队在谢子长等率领下南进,在延川与石旅的另一个连会合,途经延长县城,歼敌两个连和一个营部,处决了敌营长祁梅卿。15日,清涧、延川起义的部队赶到宜川城下,与石旅驻宜川的第九、第十连会师,守敌大部投降。由于起义领导人对起义后的行动方针意见不一,指挥失当,加之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部队在宜川被优势之敌包围,突围时遭受重大损失,谢子长带领一部分起义人员冲出重围,退往韩城。此时,回西安请示汇报工作的唐谢携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在韩城西庄镇找到部队。12月,根据省委指示,由唐溺、谢子长、白明善等五人组成军事委员会,并将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唐溺、谢子长分任正副指挥。1928年1月,部队向陕甘边转移,因贸然攻打宜川县城和数次遭敌袭击,损失惨重,加之给养困难,同月中旬起义失败,谢子长被派往洛南许权中暂编第三旅,任营特派员兼副营长。

5月,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谢子长与唐谢、刘志丹、许权中、高克林等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谢子长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率部英勇奋战,歼敌甚多,并领导暴动的农民打土豪分财物,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由于陕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宋哲元派三师之众围剿,渭华起义又遭失败,谢子长离开部队抵达西安。不久,奉命秘密回陕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1929年2月,谢子长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西川张家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陕北开展军事运动的决议。会后,谢子长受命到宜川凤凰山做争取改造梁占魁土匪部队的工作。

1930年1月,谢子长先后去甘肃宁夏苏雨生、谭世麟部进行兵运活动,争取民团、哥老会,在敌人力量薄弱的陕、甘、宁边界地区活动。10月初,谢子长、刘志丹赴绥德参加中共陕北特委第三次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扩大会议精神,决定合并党、团、工会、农会组织,成立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赵伯平任书记,谢子长、刘志丹任行动委员会正副总指挥,确定要积极开展城乡武装暴动。12月,谢子长赴天津向中共中央北方局汇报工作,返回陕北途中,到山西定县会见了在国民党第四十七军从事兵运工作的拓克宽、吴岱峰、胡廷俊等人,传达了北方局关于清除“立三路线”、“左”倾错误的精神,指示不要盲动,要长期埋伏,积蓄力量,坚持斗争,等待时机发动兵变或起义。

1931年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谢子长在甘肃平凉一带从事兵运工作。谢子长与刘志丹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为在西北地区建立一支党直接指挥的革命武装,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开展各种形式的兵运工作和武装活动。

秋,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遭阎锡山重兵围攻,处境非常困难。9月8日,游击队三十余人在队长拓克宽,参谋长杨重远,副队长阎红彦、吴岱峰等带领下,西渡黄河,进入陕北清涧、安定一带,寻找地方党组织。10月中旬,在杨重远、阎红彦、吴岱峰等率领下,晋西游击支队来到甘肃省合水县林锦庙同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10月下旬,谢子长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派,到南梁传达省委关于整顿部队,打出红旗,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的指示。谢子长到部队后,主持成立了中共陕北游击队队委会,由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胡廷俊、自锡林等同志组成,谢子长任书记。 1932年1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古田会议决议,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使大家明确红军的政治任务,纠正部队中的军阀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等不良倾向,为在陕甘边建立和扩大红军队伍、开展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省正宁县三嘉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同时,成立了中共陕甘游击队队委会,各大队成立党支部。从此,陕甘边地区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为陕甘红军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积极开展练兵运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宣传队等,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游击队决定以陕西的淳化、耀县、旬邑、宜君、和甘肃正宁、宁县为区域,开展武装斗争。  2月13日,谢子长率部消灭了旬邑县职田镇民团,捣毁了区公所,逮捕了罪大恶极的豪绅,召开群众大会,烧毁区公所的账簿和地主豪绅的契约,组建农民协会,领导群众进行分粮抗捐斗争,使统治集团恐慌不安。陕西当局命令警卫团三营和彬县、旬邑、长武三县民团约千余人开往旬邑县职田镇,妄图消灭红军游击队。谢子长指挥队伍撤至职田镇以东二十华里的阳坡头,占据有利地形,待机歼敌。2月15日,敌军职田镇扑空后转向阳坡头,谢子长指挥两个步兵大队设伏,穷追猛打,将其击退,当敌军凭借猛烈火力与红军形成对峙时,谢子长当机立断,令阎红彦带领两个冲锋枪班,向敌迂回侧击,攻人敌阵,敌人顿时混乱,该敌三营七连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李明轩乘机调头,大喊:“红军来了,快跑!”士兵乱作一团争相逃跑。谢子长趁势指挥部队追杀,将敌警卫团三营和民团一部歼灭,歼敌一百六十余名,俘虏四百余名,缴枪四百余校。

2月19日晚,游击队南下清水塘、土桥塘,发动群众打土豪时,遭敌警卫团、特务团“围剿”,谢子长率部避敌锋芒,转移至耀县照金。

2月20日元宵节夜,谢子长带领陕甘游击队趁敌不备,将该镇民团全部缴械,缴枪三十余支。次日,谢子长在香山主持召开了游击队队委会,总结了作战和发动群众的工作经验,决定向敌人兵力薄弱的富平、同官、宜君、耀县等地区进攻。4月,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杜衡来到陕甘游击队,指责谢子长是“逃跑主义”、“右倾机会主义”,撤销了谢子长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职务,强令其离开部队,到甘肃搞兵运工作。5月5日,谢子长和焦维炽等人领导了靖远起义,成立了陕甘边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焦维炽任政委。不久,起义部队遭敌突袭失败。5月30日,谢子长再次组织王子元部起义,7月,复遭失败。  7月底,中共陕西省委派李良到陕甘游击队任政委,由于李良推行“左”倾错误路线,致使陕甘游击队屡遭挫折。为了挽救危局,8月底,中共陕西省委又派谢子长回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9月,谢子长率部南下耀县,采取避实击虚、以退为进的战术,在照金地区歼敌四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枝,击毙国民党富(平)、同(官)(今铜川|)、耀(县)三县民团副总指挥党谢芳等,扭转了游击队的被动处境,大大鼓舞了红军与群众的斗志。

9月,谢子长率部攻打保安三度失利,面对敌军追击,缺吃少穿,谢子长、刘志丹召开队委会,将游击队分为三路:一路由刘志丹带领一支队七十余人到甘肃合水一带活动,一路由杨森、黄子文带领六十余人到耀县照金一带活动,并与省委取得联系,一路由谢子长带领吴岱峰等三十余人留在陕甘交界的白沙川、瓦子川一带,照看伤病员,并与陕北特委联系,指挥游击队活动。由于天气已渐寒冷,伤病员既无医药又无粮食,全靠野果、野菜充饥,处境极为艰难。游击队筹集的少量衣物,谢子长总是先发给伤病员,游击队买的粮食运不回来,就和留守人员一起去背负,平时查岗、放哨、碾米、煮饭,谢子长总是带头去干,这种吃苦在先,以身作则的精神,深深地教育了广大官兵,游击队上下团结一致,士气高昂,战胜了重重困难。由于各路游击队不断取得了胜利,使游击队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得到了巩固发展。

12月,各路游击队在甘肃省合水县会合,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将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命令部队开赴宜君杨家店子县辖进行改编。杜衡以省委代表身份来到游击队,宣布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并在宜君杨家店子进行整编。杜衡诬蔑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和杨重远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土匪路线”等错误,撤销了他们的领导职务,并擅自决定给谢以留党察看处分(后中共上海中央局撤销了这个错误决定),强令谢子长离开部队,到中共上海中央局受训。

1933年夏,谢子长在上海“受训”期满,被派往北方工作,在张家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对日作战。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谢子长辗转北平和天津地区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谢子长回陕任驻西北军事特派员。

1934年初,谢子长回到安定,着手恢复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创建根据地,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7月8日,中共陕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为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谢子长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与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囚十二师会合,兼任该师政委。8月15日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由南梁抵达安定地区,先后取得了安定县武家塌、绥德张家吃台战斗的胜利。8月26日,谢子长率部奔袭清涧河口,在27日的激烈战斗中,谢子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中弹,但他坚持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战后不顾重伤在身,挥师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击溃井岳秀部的一个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新军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1935年2月初,中共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口(今属子长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以统一领导陕北、陕甘两块根据地的党和红军。谢子长因伤重未出席会议,仍被推举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说为刘志丹)。由于伤势继续恶化,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

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毛泽东先后两次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为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始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2年5月批准,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来源:《照金人物》·中共铜川市委史志办公室 编

  • 谢子长公祭大会

  • 谢子长公祭大会

  • 革命烈士纪念塔,通高11米。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身基座的三面,镌刻着子长县300位多革命烈士的英名

  • 青年时期谢子长

  • 雕像再向后不远,就是高约七米的纪念碑亭,也是灵堂和灵墓的前门,碧瓦红柱,古色古香

  • 陵园的正门。门楣上“子长陵”三个大字为邓小平所题

  • 陵园的一角

  • 陵园就在子长县城城内,出门就是繁华的商业区

  • 陵园内景1

  • 陵园内景

  • 陵园内主亭

  • 陵园内东西两侧建有“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展室。

  • 陕甘民歌—歌唱刘志丹

  • 陕甘宁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的谢子长(左)、刘志丹(中)、习仲勋(右)三人铜像。

  • 陕北民歌—刘志丹颂

  • 陈列室通过图片、实物等介绍了谢子长战斗的一生,他的革命事迹与崇高精神至今仍在西北地区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 陕北、陕甘边的党,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立下了重大的功勋,应当载入光荣的史册。

  • 邓小平同志为谢子长题词

  • 谢子长,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 谢子长领导制定的安定县《农民协会章程》

  • 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室前言

  • 谢子长陵园大门

  • 谢子长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

  • 谢子长雕像

  • 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室一角

  • 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室内景

  • 谢子长负伤后,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辗转多地养伤,最后转移到安定县灯盏湾。

  • 谢子长诞生地——枣树坪村的土窑洞

  • 谢子长简介

  • 谢子长目睹陕西军阀横行霸道、鱼肉乡民的暴行,经常想弃笔从戎,以谋反抗。1922年秋,考入阎锡山开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

  • 谢子长陵园

  • 谢子长陵园

  • 谢子长的家庭在当时的陕北算是一个小康农家。谢子长将军故居分3个院落,共有14孔窑洞

  • 谢子长用过的手枪

  • 谢子长牺牲后,其家乡安定县改称子长县。人民政府在将军的故乡枣树坪修建了谢子长将军陵墓,与谢子长故居顺河相望,相距不过几百米。图为从谢子长故居眺望将军的陵墓

  • 谢子长故居的中院

  • 谢子长故居的上院和中院

  • 谢子长故居的上院

  • 谢子长故居前院的石磨

  • 谢子长故居保护维修碑记

  • 谢子长戴过的眼镜

  • 谢子长故居——子长县李家岔枣树坪村

  • 谢子长就读的西安省立一中旧址

  • 谢子长就读的榆林中学旧址

  • 谢子长将军的故居在今天以将军名字命名的子长县枣树坪村

  • 谢子长将军故里

  • 谢子长将军故居远景

  • 谢子长将军故居房屋近景

  • 谢子长将军故居房屋内景

  • 谢子长将军故居房子正面

  • 谢子长将军故居房子

  • 谢子长将军故居房子一角

  • 谢子长将军故居侧面

  • 谢子长将军故居内碾子

  • 谢子长将军故居

  • 谢子长将军少年故居

  • 谢子长将军大理石像由西安美术学院雕塑,总高6米。烈士肩披大氅,身着戎装,发式中分,右腿前迈,呈动态,表现了烈士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 谢子长将军塑像

  • 谢子长塑像

  • 谢子长在省立一中时读过的书

  • 谢子长在榆林中学住过的东二斋一号

  • 谢子长在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时与同学们的合影(左5)

  • 谢子长在山西平定县会见拓克宽、吴岱峰等时住过的地方

  • 谢子长在太原学兵团

  • 谢子长在北平

  • 谢子长创办的枣树坪小学

  • 谢子长出生的窑洞

  • 谢子长出席中共陕北特委绥德西川张家岔会议旧址

  • 谢子长出席中共陕北特委绥德合龙山会议旧址

  • 谢子长养伤的灯盏湾旧址

  • 谢子长入党时的旧址——北京三眼井胡同

  • 谢子长任团总的安定县民团团部旧址

  • 谢子长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时的渭华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 谢子长任十二连连长时在安定的连部旧址

  • 谢子长任十二连连长时在安定的连部旧址

  • 谢子长亲属在座谈会后留影

  • 谢子长与十连连长李瑞生联名发布的布告

  • 谢子长17岁入学,发愤读书,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919年起,先后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学、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没有毕业就回故乡安定县创办小学

  • 西侧的题词碑亭

  • 缅怀子长烈士

  • 纪念亭两侧的长廓里,陈列着各界人士题词的碑刻。

  • 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安定县杨道峁

  • 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兼红四十二师政委谢子长

  • 王世泰在谢子长雕像前

  • 渭华起义中召开的群众大会

  • 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

  • 清涧起义中的谢子长

  • 清涧河口镇战斗遗址

  • 江泽民题词

  • 江泽民同志为谢子长题词

  • 毛泽东题词

  • 毛泽东撰写的谢子长传略

  • 毛泽东多次为谢子长墓题词,并亲笔撰写了碑文

  • 毛泽东同志为谢子长题词

  • 毛泽东为谢子长题词

  • 正宁县柴桥子遗址

  • 毛主席题词碑刻矗立在陵园纪念亭正中

  • 正宁县三嘉原遗址

  • 时任陕甘省委书记的左倾机会主义者杜衡指摘陕甘游击队的几任总指挥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等“右倾”,蛮横地撤销了他们领导职务,自任军政治委员兼2团政治委员。

  • 旬邑县杨家店子

谢子长将军传

谢子长将军传

点击查看

谢子长与陕甘边革命根据

谢子长与陕甘边革命根据

点击查看

谢子长

谢子长介绍

点击查看

谢子长和刘志丹的战斗友谊

谢子长和刘志丹的战斗友谊

点击查看
序号 篇名 机构关键词作者
1 西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清涧起… 1991谢子长;土地革命战争;清涧起义;井岳秀;农民协会;部队;李象;宜川;石谦;西北革命根据地;序幕;情节;高中哲;
2 试析谢子长对陕甘边根据地创建的独… 2010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谢子长;;陕甘边根据地;;贡献苗体君;
3 毛泽东三次为谢子长题词 2014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李荣珍;
4 谢子长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子长县隆… 2012黄志武;杨晗;
5 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谢子… 2011
6 谢子长 2011
共24记录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