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圃(1909-1932),又名景文、景仪,化名张庆云。陕西省耀县刘家河村(铜川新区咸丰路办事处)人。1927年初,考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又称黄埔三分校或长沙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刘林圃幼年丧父,12岁起就读于石人小学和县立高小,贫寒的家境和艰难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刘林圃坚毅的性格,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在学校因受有钱人家孩子的欺凌,组织孩子闹学潮被开除学籍,辍学回家。
刘林圃在家中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从不间断,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华名著,十分崇敬书中的英雄人物,决心铲除厌恶的贪官污史和土豪劣坤。
1925年冬,刘林圃在一位回乡探亲的军人的带领下到了河南开封,在国民军第二军当兵,因其聪明能干,又写得一手好字,不久被提升为团部书记官,部队转战到直隶省时任营部军需官。在二军,刘林圃结识了陕籍共产党人,1927年初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三分校长沙分校。系统的学习了《社会进化简史》、《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门》等马列著作,钻研军事知识,严格进行军事操练,业余时间向苏联教官求教俄语,不久加入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共共产党员。
1928年,刘林圃受党组织委派前往直隶省漆县、唐山等地做工运和兵运工作。不久调任中共天津市委军委书记。1930年夏在天津结识了陕籍共产党员谢子长。因刘林圃设有公开职业和收人,党组织经费极为困难,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后因参与领导平津地区工人和学生举行反帝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游行示威被捕入狱。敌人行以严刑拷打,后以封官许愿,妄图一网打尽天津地区党组织。刘林圃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刘林圃在身受摧残的情况下,仍坚持看书学习,使敌人无法搞清他的真实身份和活动。同年秋,经友人营救获释,因找不到党组织,生活无着落,在友人的帮助下回到家乡耀县。在耀县,刘林圃向耀县党组织负责人张仲良汇报了自己在外革命活动,经张仲良、杨再泉介绍并经上级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秘密开展农民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林圃写了《满洲问题与中国》的政论文章,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了当前政治形势,提出了如何解救满州和中国的前途,指出了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和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1932年1月,刘林圃亲自到西北反帝同盟军驻地甘肃省正宁县三嘉螺看望谢子长和刘志丹等人。通过交谈和目睹耳闻,他发现这支新成立的革命军队里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回耀后即向中共陕西省委写了一份《意见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认为西北反帝同盟军的名称有些“灰色”,旗帜不够鲜明,不能很好地吸收分期民众参加革命队伍。建议将西北反帝同盟军的名称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并提出要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开展群众工作。《意见书》通过耀县党组织经渭北特委转呈陕西省委,受到省委重视,省委负责人杜衡亲自赴耀县找刘林圃面谈,赞扬《意见书》写的很好,完全同意《意见书》中的建议,决定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采取措施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省委决定将刘林圃调到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工作。
刘林圃在省委军委工作期间,十分关心陕甘游击队的建设,积极协助省委选派党员干部去充实陕甘游击队,多次派人为游击队送文件、情报和物资,在西安热情接待向省委和军委请示汇报工作的陕甘边游击队负责人谢子长、刘志丹等,积极帮助解决游击队伤病员的医疗困难,为陕甘游击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唐嗣桐旅二团一营发动起义,将部队带到旬邑一带与陕甘游击队会合,壮大红军力量。刘林圃以省委特派员身份领导和指挥这次起义。
下旬,刘林圃在交通员张克勤的带领下到达部队驻地凤县双石铺。当晚召开营委会(书记习仲勋),传达省委指示,研究起义问题。会议决定由刘林圃具体指导营党委领导起义,并制定了部队行动的时间、地点以及与陕甘游击队会合的路线等。4月1日晚,在两当县(属甘肃)城北门外的一家骤马店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如j林圃在会上传达了省委发动起义的指示,和习仲勋一起指定了各连临时负责人,并分配具体任务。部队起义后,打死反动军官,拉出三个连共有二百余人的部队,顺利的实现了起义的第一步。
第二天上午,起义部队到太阳寺。营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成立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为j林圃任政委,许天洁任指挥,习仲勋任中共队委书记,许天浩、吕剑人、高祥生、分别担任一、二、三连连长(又称大队长)。会后,刘林圃给全体官兵讲了话,宣布部队的任务和纪律。指出部队已编为红军游击队,是革命的队伍,得遵守革命纪律,不拿老百姓的东西,不打骂群众,不侮辱妇女,宣布了部队番号和人员名单。部队士气高涨,去陕甘边当红军,做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部队在太阳寺整编后立即北进。行军途中,多次通到国民党正规军和地主武装民团的阻挡。刘林圃指挥部队先后经过香泉、赤沙、通洞、高崖、花花店和页岭等地的六、七次大小战斗。部队在通过香泉时,民团占据着山头,控制了通道。经过半天激战,仍未打垮敌人。刘林圃认真地观察了地形,决定派一小部队兵力迂回到敌人背后,抢占山头,敌人腹背受攻,军心支援,很快逃之夭夭,起义部队顺利通过香泉。战斗中,刘林圃不但和干部一道指挥,而且和战士并肩作战。他指挥战斗机智灵活,善于动脑,出主意,想办法。提出要尽量避开敌人主力,少打仗,节约子弹,加速向泾河以北进军。指战员称赞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年轻指挥员。部队将要行经千阳县的高崖镇时,侦察到镇上驻有民团武装。为了顺利通过高崖,刘林圃提出,采取奔袭的办法,于是在一个夜晚袭击了高崖民团,虽未全歼敌人,但却占领了镇子,缴获不少东西。
当部队行军到页岭时,被敌正规军截前进道路,经过半天战斗,仍未能击退敌人,经过讨论,决定至麟游、乾县交界的岳御寺休整部队,准备一举胜利越过西兰公路和泾河,与陕甘游击队会合,部队等到岳御寺一带时,与盘踞在该地区的土匪头子王结子部遭遇。经过激战,虽然歼灭不少匪军,终因寡不敌众,加之弹尽援绝,游击队被打散。
两当起义失败后,刘林圃由乾县辗转回到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详细汇报起义的经过和失败的教训,并作了自我批评。随后,刘林圃经在省委军委负责组织工作,协助省委筹划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工作,选派一批党员到驻防陕甘的杨虎城部和民团中开展兵运工作。
1932年9月下旬的一天,刘林圃在西安民众教育馆前的阅报栏前看报,被叛徒马腾云(两当起义中的逃兵,在该团当班长)发现告密被捕,羁押军法处,刘林圃沉着应对,化名张庆云,从山东到陕西经商,用山东语音向军法处诉说,敌人无法知道刘林圃的真实身份,施以酷刑和高官厚禄引诱,仍坚不吐实。由于叛徒的出卖和敌人的侦察,刘林圃的真实身份暴露了,但他毫不畏惧,义正辞严地说:“要打要杀随你们的便,要我叛党是痴心妄想”,并怒骂法官的愚蠢和叛徒的无耻。对敌人所提出的问题拒绝回答,使审问无法进行下去。在狱中,刘林圃把个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热情地向难友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主张,书写诗词激励狱中的同志同敌人坚决斗争。敌人无计可施,最后对刘林圃下了毒手,以“山东匪首张庆云”的名义于9月26日押赴西安习武园杀害。时年仅23岁。刘林圃就义前在刑车上激昂慷慨的向大街两旁的群众发表演说:“我是陕西耀县人,名叫刘林圃,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愤怒的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卖国投降和压迫人民的罪行。号召工农劳苦大众和一切爱国志士,团结一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还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共产党是杀不绝的!”“西北青年联合起来!”“工农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刑场上,他面对敌人的枪口,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场群众无不为他的英雄形象而深受感动。刘林圃就义一周年时,刘志丹亲撰挽联:“英雄志向实伟大,勇气流血最光荣”。
来源:《照金人物》·中共铜川市委史志办公室 编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图文资料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实物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实物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实物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实物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实物
“两当起义”旧址展厅实物
两当兵变旧址
“两当起义”旧址二层阁楼为习仲勋、刘林圃等领导人的办公用房
两当起义后转战陕甘地区
序号 | 篇名 | 年 | 机构 | 关键词 | 作者 |
1 | 红色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 2013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苏区;苏维埃区域;陕北红军;游击队;陕西省委;十二师;淳耀县;国民党军;革命委员会;照金镇;刘志丹; | 李蓉; | |
2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苏区照金的历史地… | 2013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苏区;苏维埃区域;游击队;照金精神;刘志丹;武装斗争;阶级斗争;陕西省委;习仲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子长;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地位; | 王赵民; | |
3 | 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 | 2014 |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作用 | 刘金菊;杨敏; |
4 | 浅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的群众路线… | 2014 | 中共庆阳市委党校; | 陕甘边;;群众路线 | 文生辉; |
5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 | 2014 |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历史意义 | 王晋林; |
6 | 略论中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 | 2014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组织建设;;陕甘边特委 | 刘慧娟; |